开县有座唯一的电视转播台,是那个年代的人们,一生独特的记忆。
它位于九龙山红椿外“龙安寨”的悬崖边。
在镇安老场旁的彭家沟上,一座建于清朝的“镇江桥”。
桥寨之间,有条古道,沿着鹿崭坪陡峭起伏的高高山嵴,连接其间,是两地间当年极其繁华的交通要道。
登临此道,竹溪镇安的大好风光,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30多年前,学校组织春游龙安,我就爬过这条山路。
这条老路的沿途农家,有好多记忆深刻的初中同学,象孙发明、赵中华、邓长永、邓素芬、邓长英、阳泽淑、阳泽忠、陈善桥、刘祥富、刘祥贵等,不一而足。
然交往繁往,情感最深的是刘祥富,那时我家栽桑养蚕,时常桑叶不够用,就去他家免费采摘。
有时桃溪河涨洪水过不了渡,也去他住宿。
当时他家弟兄多,他爸又身体不佳,都靠工分吃饭,而今想来,也许必会成他们口粮的负担,但每都是极热情地招待我。
若论镇安场之名,便是取“镇江
桥”之“镇”,和“龙安寨”之“安”二字而成。
加上其地形特点,三面环,一面平出,又极符合“安”的堪舆学特征,故名镇安。
自从镇天公路通车,和后来中国村村通工程,这条古道便逐渐丧失其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卫星通讯的发展,电视转播台的拆除,从此更是人迹罕至。
弹指30多年过去,在一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的午后,相约“真心包点”的小李,驱车去龙安寨旁的一个小水库钓鱼,我则离他而去,随处拍拍风景。
顺着龙安寨旁沿山涧而下的水泥公路行走,原本以为是与彭家沟盘旋而上乡村相通。
然下行不足公里,发现竟是断头路,不想回转返程,只好硬着头皮,徒步沿荒芜的老路,决意下行到镇安,微信联系小李,开车在镇安大桥等候。
本来想象中荒废多年的老路,当是杂草丛生,荆棘遍地。
可那曾见,从山顶到山底,都被人打理得干干净净。
十几里路的石板台阶,几乎每块都被好心的大善人凿出了道道防滑鑿痕。
所以,一路下行抵达镇安,用时不到40分钟,历历往事事,一一闪过心头。
30多年后,行走在通往电视转播台的老路,仰望对面黑沟半山腰,别有一番情愫。
因为那边有条直展家岭的山路,是我就读天白职中时,几乎每周必须翻越的深山险道……
一条山路,一世人生,走曾经走得好辛苦!!
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