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开州区白桥镇在一处天然石洞内意外发现一方清代光绪年间的香位石碑。碑文清晰、彩绘鲜艳,为研究渝东北地区清代民俗文化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前不久,白桥镇党员干部在日常走访中从村民口中得知,白桥村8组有一处神秘石洞内摆放有自清代流传下来的石碑,得知情况后,区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立即赶往现场。
区文物管理所文物普查员告诉记者,该石碑是开州区并不多见的家训碑,由白桥镇白桥村倪氏十九代共同供奉,建于大清光绪三十三年。整个神位碑及山洞的发现对于当地清代光绪年间的历史人文风俗、雕刻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青石质碑体高约1.2米,顶部浮雕人物肖像栩栩如生,碑面朱砂填色文字鲜艳如新,碑文中明确记载,光绪三十三年丁未秌七月立,正中刻“供奉天地君诸佛神香位”,两侧小字记录倪氏家族十九代成员姓名。尤为珍贵的是碑体采用矿物颜料彩绘,历经百余年仍保存完好,印证了清代巴渝地区民间祭祀文化和石刻工艺水平。
一方石碑,连缀古今。从避难山洞到文化现场,这次意外发现不仅让尘封的家族记忆重见天日,更让我们触摸到乡土中国生生不息的文化脉搏。目前,文物保护专家已对该香位石碑进行测绘记录,并设置了文物保护点。
来源:开州发布 记者 孙玉洁 朱书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