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过往岁月,眷恋一方热土,凝聚成毕生至纯的情愫。
开州天白九龙山,是多少人耳熟能详的名山。以其秀丽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人文底蕴,而名贯古今,享誉西南。
群山茫茫,九龙奔兀;小分水处,溪河分流。映阳河,环绕西南,入临江;水磨溪,依偎东北,注桃溪。汇镇安场成南河,天白九龙山巍峨其间,风光独好,物产富庶。
堪舆学上,将主要的山势走向或形胜之地称为龙脉,于是便有了“来龙去脉”的堪舆说辞。迎山势而来,叫龙;辞山形而去,称脉。泛指山脉起止走向,后引申为事情的起因经过。
隘口花盐井,分天白为二峰,东边大尖山,西侧五宝山,相拔相当,皆近1100米。五宝山,有著名佛教建筑威灵寺,历史悠久。大尖山,有九条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山脉,轴轳京州坪(金竹坪),闻名遐迩,古称九陇山,今名九龙山,青云观雄峙其首。
大尖山以金(荆)竹坪为中心,有九支山脉向东西南三方辐射而出,古时分别以“石楠、垂云、玉环、凝香、飞虹、啼猿、磨嵯、飞仙、青枫”名之,但今所指何处,无从考证,但九支山脉,皆有形可稽。
1.由金竹坪向东,经四方碑、清狮村黄虎坪,达三合寨抵八庙,过保龙寨下镇安场。
2.由四方碑过三义号,从郭家岩分支为鸡公岭,达双岔河。
其间是上游水库、胡家沟,为双岔河源头,下牛口岩成大海溪。
3.由郭家岩分支向东,经青云观,下长岭杠,过三星寨、七星桥接临江。
4.接三义号,向南分支到现天白水库堤坝东侧附近。
5.接三义号,向西绵延,达天白职中成小尖山,下承德桥。



6..经四方碑,向西经玉皇,过原共和村,抵承德桥。
7.由金竹坪向西成大尖山,下抵承德桥。
其间是深沟河,为花盐井、青竹溪主源。
8.由金竹坪向西,直抵隘口。
9.有分支下保和寨,达隘口向东南的小溪北岸。



天白山,何时得名,暂不可知(许当年山上有个天白区),但应包括五宝山和以大尖山为主峰的九龙山。由此可见,九龙之脉,虽历历可数,但仍只属天白山的一部分。因具神奇色彩,而名气更大,以至于常以九龙山代指了天白山,实误也。
才疏识浅,个人孔见,但当不是空穴来风的附会与意断吧?


(未完待续)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