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连载之一)
俗云“好地形庙占”。宝珠山,确乃胜形宝地,隔河相对,便有观音殿古迹,后改为永兴小。一颗高大挺拔、历经数百年风雨的黄桷古树,便是辉煌的见证,陪伴过多少莘莘学子的快乐童年。现移植在开中校宿舍内,仍生机蓬勃,郁郁葱葱。
距观音殿不远的西边,有一小溪,渝巫路过此,建有一石拱桥,名曰观音桥。如此,开州观音桥与重庆观音桥,妥妥地撞了个大大的脸,也毫觉得有多不萌逼!
据当地老人传说,当年一“下河地仙”,为考验徒弟能否出师,师徒约定,踏遍神州名山大川,只要寻得形胜宝地,便各自标注记号,最后验查。
师父先行一月,他从中国风水第一村--江西兴国三僚村出发,一路长途爬涉,跨越大江南北,来到宝珠山对面观音正殿,观其山势龙脉,寻其沙案特色,一见便知为真龙宝地。遂对着观音圣像,上香三拜后,将一枚方孔铜钱随手堪进了香炉灰烬中。
月后,不徒弟不期而至,见这殿宇生辉,古树挺拔,南山绵延横亘,南河曲水环绕,如此玉带缠腰,前照后靠之处,实堪舆学上凤毛麟角、难得一见的上乘仙地,他敬香三柱,虔诚叩拜后,稳稳地插进香炉。
后经彼此比对验实,其香柱刚刚插在师父堪置的铜钱方孔中,堪舆如神,师父满心欢欣,徒弟顺利出师,更足见此山形地势之绝佳。
人立观音桥,对看宝珠山,活脱脱一只匍匐南河边,伸头饮江的神龟,其头身前足俱现,山势形态,一栩栩如生,维妙维肖!
据传开州新城搬迁之际,当年花费30万元,专门在香港请了个出色的堪舆高手,将政府机关驻地设在了神龟伸头的对面。
(未完待续)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