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帮哥们

[复制链接]
高辉 发表于 2019-5-12 15: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上世纪70年代,我有幸目睹了这帮哥们的活动、交往与生活轨迹,至今清晰于心,萦绕眼前,历历在目。仔细回味,深意无限,很有记载的必要。

    这帮哥们,用那个时代的眼光定论:那就是一帮公不顾集体,私不顾家庭。上不顾长辈,下不顾晚辈,中没有妻子。人是一个,马是一匹。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吃了上顿,不管下顿,水来便开沟,饿了再想法。

    在“唯生产力论”的时代,在“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年月,谁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谁就有可能被打入“五类分子”行列。

    而这帮哥们,胆大包天,妄自尊大,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大有**派的气势,一不参加集体学习,二不参加集体劳动。整天过着不劳而获,饱一顿饿几顿,自我感觉悠哉乐哉的奢靡式生活。白天上午睡觉,下午打扑克、下棋,晚上到农田抓青蛙,下河沟摸虾捉鱼,然后回家分享劳动成果,随时搞得通宵达旦,不亦乐乎。

    这帮哥们共有5个人,不到30岁,由于家庭与时代原因,没有上过几天学,读书很少,都是血气方刚,身强力壮,敢说敢为之人。他们来自云开两县附近之地,经历相似,年纪相当,兴趣相投,性格相符,说得拢来,合得心来,配合默契,说话应听。其中的哥们哪个有什么事,他们一呼百应,尽情卖力,尽心卖命,说一不二,从不讨价还价,都会舍身忘死、拼命完成。从不相互推诿,没有贪生怕死的意向。如果要打架,他们总会冲锋在前,只投脑壳进去,不顾屁股出来,大有拼命三郎的气概。

     但他们对本地方团左右的人都没有任何的侵扰,当地人当时拥有他们这帮人觉得很安全,很稳定,有时还主动给他们送去咸菜作料、**小菜等生活必需品。

    不知是什么原因,他们的聚合地点大多时间都在我们住家下面山包上一个哥们家里。因此,我读书一天来回4趟,有机会目睹了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其活动情形至今记忆犹新。   

    记得有一次中午放学回家,我路过这里,见他们正在齐心协力、欢天喜地地杀一条很肥硕的黑羊公(羊从哪里来,至今我都不清楚。),“咩咩”地撕心裂肺地惨叫之后,便挎出了雪白的羊肚、露出了鲜嫩的肉身,一股股血腥与山羊特有的膻味扑鼻而来,简直令人作呕。

    下午放学回家,我们几个小伙伴路过这里,听见他们屋里有说有笑,十分闹热,走近门口一看:这帮哥们正在大碗喝烧酒,大口吃羊肉。一张破旧的方桌上放着一盆足有一般饭碗大小的坨坨羊肉,装得满满当当,冒冒尖尖,焕发着腾腾热气,挥发着呦呦膻味。羊肉的清香、膻味与白酒的芳醇弥漫着满屋乃至屋内外,恰似彰显了此时这里正在炖羊肉、吃羊肉的招牌。但见他们有的坐在桌子上,大口啃着,嘴边流汤;有的站在火炉边,大碗装着,嘴触碗里吃肉;有的站在门口,大坨夹着,嘴歪歪地啃着。其中有一个急得满屋转去转来,原来是筷子没有了,碗没有了,大家都在吃了,在啃了,在喝了,沸腾腾的羊肉,不可能用手抓嘛,怎么办?只见他急中生智,飞也似的跑到了屋后面,掐断了一根长在田坎边鲜活的桑枝,“唰唰”几下剥了桑皮,很快做成了一双崭新白亮光滑的筷子,在方桌上夹了一大坨羊肉,“好家伙,真香!”舌头早已伸了出来,唾液早已流了出来,正要到嘴边时,“哗”的一声,羊肉滚到了地上,“妈的,筷子是滑的!”说着,左手捡起了那坨羊肉,朝右边膀子上的衣服擦了擦,放下了右手中的筷子,干脆用手撕啃起来,“这样最稳当!”他边撕、边啃、边吃、边说!

    “莫着急,盆子里还有,鼎罐里还多,只是没有酒了!”其中一个哥们边吃边喝,对着他发出难闻的膻味说。

    进入我们眼帘的是多想品尝品尝那些大坨大坨的羊肉,但山羊公散发出特有的膻味让我们没有了品尝羊肉的欲望,仅仅是看看热闹而已。

    我们待久了,生怕遭至旁人说我们“望嘴”的嫌疑,于是便在他们吃、啃、喝的嘈杂与单身汉特有的愉悦声中走开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论坛元老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