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开网 首页 开州人 查看内容

开州63岁剃头匠51年如一日,剃头只收4元钱!

2018-1-14 11:4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12| 评论: 0|原作者: 虫儿姐

摘要: 在开州城区的许多街巷里,“街边剃头匠”们沿街摆着自己的家什,谋着生计。今年51岁的李家田就是其中一位,他现在的剃头摊就摆在三号桥桥头。 (李家田的摊位) “虽然是在城里做生意,但是收的价钱依然很便宜,光 ...


    在开州城区的许多街巷里,“街边剃头匠”们沿街摆着自己的家什,谋着生计。今年51岁的李家田就是其中一位,他现在的剃头摊就摆在三号桥桥头。

李家田的摊位 (2).jpg
(李家田的摊位)

“虽然是在城里做生意,但是收的价钱依然很便宜,光剃头只收4块,要取耳的话只多收1块,”天气暖和,旺季的时候,李家田的生意好些,像现在冬季,李家田一天下来有可能只能剃上78个头,赚几十块钱而已。但是即使收入微薄,李家田还是选择坚持这门从哥哥手里学来的手艺。

李家田.jpg
(李家田给顾客取耳)

同样是“街边剃头匠”的夏丙富,现在在一号桥边经营着自己的理发摊。“我是在十几岁的时候跟着九岭的一个师傅学的,那时候学这门手艺的时候,起早贪黑,个子不够高,还要站在小板凳上给人剃头,”自少在外跟师学艺的他,回忆起自己那三年的学艺时光,觉得很是不易,所以倍加珍惜。

图片1.jpg
(夏丙富正在摊前给顾客理发)

在开州区文峰街道富厚街一个不起眼的路口,唐家友站在这里给自己的“老兄弟们”剃头,来的是他的老熟人,也是他的回头客。与现在市面上存在的高档理发店不同的是,唐家友这个看似简陋的摊位,却是开州老人和小孩最喜欢光顾的地方。


洗头.jpg
(唐家友正在为顾客洗头)

说起唐家友的摊位去的多是老人和小孩子,但是老人的头好剃头,小孩子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有些小孩子剃头的时候调皮,喜欢动,特别是给婴儿剃胎头是最考验技术的,既怕剃刀伤着小孩子,又怕给小孩子剃不干净,很多时候都要妈妈一边喂奶一边剃头,”唐家友说,自己剃胎头的手艺还是深得很多人的信任,一年算下来,应该还是要剃90个胎头左右。

IMG_4139.jpg
(唐家友小心翼翼地为小**剃胎头)

之所以称唐家友的摊位“简陋”,是因为他的摊位就在富厚街临街的一排树下,剃头的行当除了工具箱以外,就只有火炉、水壶、脸盆、凳子这些。凳子给前来剃头的人坐,也给前来找他唠嗑、打牌的人坐。

**水壶.jpg
(唐家友的家什:火炉、茶壶、水桶)

唐家友除了雨雪天气以外,几乎天天都会外出摆摊,就连大年三十都不例外。“开州有着正月不能剃头的习俗,所以腊月最后几天,特别是大年三十的时候,来剃头的人还是很多,”唐家友说,冬天剃头的人相对于春天、秋天来说要少很多,但是腊月来剃头的人又要稍稍多一点。
采耳 侧.jpg
(唐家友的摊前总有顾客凑堆)

剃头的来了,唐家友先在盆里兑好热水,给客人洗头,洗完头后,唐家友拿起剃头刀开始剃头,伴随一阵滋滋声,顾客的头就剃出来了。剃完头,有需要的还会刮刮脸,剃头人眯着眼儿,唐家友则拿着剃刀在脸上刮了起来,手法十分熟练,下手轻重也拿捏得很好。有时候有些顾客有特别要求的话,唐家友还会帮顾客掏掏耳、按摩一下肩颈。“如果有顾客睡落了枕,第二天早上起来脖子痛的话,我只需要帮他做个‘端颈’就可以。”

刮脸毛.jpg
(唐家友正在为顾客修面)

唐家友每天早上8点就要出来摆摊,直到下午5点才会收摊。忙的时候,唐家友的家人就会给他送饭来吃,不忙的时候,唐家友中午就收拾好自己的工具箱,骑着自己的三轮车回家去吃饭。中午回去的时候,摊位上的板凳、火炉这些都不会收起来,唐家友说,这一条街的都认识他,放在大街上的板凳这些东西也从来没有人拿走过。

回家.jpg
(唐家友收摊回家吃饭)

不管当天有没有人来剃头,唐家友的摊位上总是有很多老人在此打扑克。从老家南雅到城里来摆摊的这10年,唐家友交到了不少朋友,他的这些老兄弟们,差不多都是找他剃头,就算是不剃头的话,他们也习惯来老唐这里耍一耍、摆摆龙门阵。“从我晓得他在这里摆摊剃头后,我剃头就没有找过其他的人,一是因为便宜、二是因为他手艺好。”在唐家友这里剃头的顾客余学祥这样说。

IMG_3958.jpg
(唐家友和他的“老兄弟们”)

“我之所以选择坚持,一是因为不想荒废自己的手艺,再就是有很多人都相信我的手艺,”唐家友的摊位在文峰街道,他说经常有云枫街道、白鹤街道的人都找到他来剃头,还有一个老顾客还把自己的小外孙从重庆主城专门弄到他这里来剃胎头。“剃胎头按照传统习俗来说是很有讲究的,要用一堆中草药熬水给婴幼儿洗头,还要用中草药煮的蛋在孩子的头上滚表示给孩子祛毒气。”

给孩子剃胎头.jpg
“药蛋”滚头的习俗)

“我的手艺是祖传的,我12岁便跟着父亲和爷爷学习剃头,在过去学这门手艺是完全可以养活一家人的,”唐家友说,正是因为想到学门手艺可以养家,所以就继承了爷爷和父亲这门手艺。而后来,随着社会的转变,越来越多的高档理发店随之兴起,传统的手艺人剃头匠的生意也随之被冲淡了。

采耳 近景.jpg
(采耳)

“我也收过3个徒弟,但是徒弟们都是只做了23年就转行打工去了。”唐家友说,因为他的手艺是爷爷和父亲传授下来的,所以他的师傅就算是门内师,但是儿子现在并不愿意跟着他学习这门手艺。想到爷爷传下来的手艺,到他手里就要传不下去了,唐家友既觉得可惜又觉得十分无奈。

打扫.jpg
(清理摊位)

“我开始学理发那年只有12岁,现在有63岁了,”唐家友说,算起来他从事这行已经有51年之久了,他开始做这行一直在农村走家串户的给人剃头,“那时候农村剃头一家人按包月算,一个月才几角钱,”唐家友说,尽管那时候工钱也不高,但是过去农村人口还没有往外迁移,农村人多的地方需求也就相对来说要多一些。而后来,随着外出打工潮的兴起,开县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农村老家根本少有生意。

工具箱 (2).jpg
(工具箱)

    后来,2007年至今,唐家友一直站在富厚街的路口给人剃头。这一站,就是10年之久。当被问起现在还收不收徒弟的时候,唐家友说,现在的年轻人就算是要学理发,也是去学高级理发,根本不会来学这个“街边手艺”。至于以后还要做多久,他自己也不知道,或许等到他不做这一行的那天起,这门古老的手艺又要少一个传人了,谈到这个唐家友很是伤感。


电话啊.jpg
刮脸毛 近景.jpg
剪子剪头 近景.jpg
李家田的摊位.jpg
李家田给人取耳.jpg
拿工具.jpg
全景 人.jpg
**水.jpg
水盆.jpg
剃头 近景.jpg
整理工具箱.jpg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 .
  • .
  • .
  • .
  • .

文热点

读排行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